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浮针疗法简要介绍
作者:符仲华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浮针医学研究所 2018-08-16 [其它] [名医论坛]
浮针疗法是本文作者1996年供职第一军医大学针灸教研室期间发明,而后逐渐完善的,主要作用 于皮下层,在软组织伤痛、慢性良性内科妇科病症的治疗上具有疗效快捷、没有副作用的特点。

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SN)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Needling therapy),浮针疗法能舒筋解痉,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没有副作用等优点。 适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相对与中西医其他方法,浮针疗法优势突出:安全、疗效快、可重复性好,而且对于有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说,相对容易学习。

 

简介如下:

 

一、针具

所用针具为复合套管针——一次性使用浮针,其结构为浮针是复式结构,分为三部分: 

1 针芯:由不锈钢制成。该部分使浮针达到足够的刚性以快速进入人体。外面包有软套管。针尖呈斜坡形。

2 软套管及针座:是浮针的主要结构,起关键作用。针芯包裹其中,该部分使浮针同时具有足够的柔软度以利长时间留针。针座是浮针的附属结构,籍此可以固定留置于体内的软套管。

3 保护套管:为保护针芯和软套管不与他物碰撞产生磨损,同时也为了有利于保持无菌状态,浮针有保护套管。

 

                                                                 图 1 浮针的结构

 

二、操作方法

选择体位   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坐位:头、颈、肩、上背部的病变,必须选坐位。

  (2) 仰卧位:适宜于用于腹部、膝盖等部位病变的治疗。

  (3) 伏卧位:适宜于下背部、骶部、臀部、下肢背侧。

 

明确患肌    患肌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存在有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肌筋膜触发点)的肌肉。MTrP 不仅仅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MTrP 的特点:A.  软组织内存在结节或条索,或仅仅是局部紧张;  B.  在结节、条索或者局部紧张的部位上有定位明确的压痛点;C.  按压压痛点时可产生远隔部位的疼痛;D. 通过压痛点按摩或注射等方法可减缓疼痛。E.  所累肌肉伸直受限或无力。明确 MTrP 所在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初学者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规律。

 

确定进针点

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五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宜近,大范围、多痛点的易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或者 MTrP 的上、下、左、右处,这样便于操作和留针,但在关节附近或者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

(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不能有肘尖、髌骨、桡骨茎突、尺骨小头、内踝、外踝等部位。

 

进针、运针和扫散

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

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临床上一般用进针器进针。

 

                                              图2 安装了浮针后的浮针进针器

 

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

扫散动作: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尖作扇形运动。扫散前针芯退入软套管中(约 3mm),扫散时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微微脱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

操作时要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者不再减轻,则停止作此动作。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尽可能放松。

一个进针点扫散时间一般为 2分钟,次数为200 次左右。

如果扫散后,疼痛或者 MTrP 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病痛点的进针点,重新进针。扫散完毕,移除针芯,留置软套管。

 

再灌注活动

在扫散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再灌注活动。

医生左手或者其他身体部位促使病人有节律地活动相关关节和肌肉(带负荷或者不带负荷),或者病人自己有意识地反复活动与病痛有关的相关关节和肌肉,这些活动在浮针疗法操作过程中经常被使用,有利于缺血组织的血流再灌注,因此,称为再灌注活动(Reperfusion Approach)。

 

针刺的方向

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

 

留管和出管

留管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作。留针时利用了生命期间皮肤和肌肉相对位移,使留置于皮下的软管进行类似于扫散的微小运动,可延续即刻疗效。

 

留管时间一般1-2 小时。治疗时需叮嘱患者: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不要剧烈运动;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若因为软管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出管;告诉病人出管时可能出血。

 

三、适应范围  

适应范围广。

大多数软组织伤痛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如: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部腱鞘炎、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骶髂关节炎、膝关节炎、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跟下痛。

对慢性内脏痛疗效较佳,如:胃痛、胆囊炎、泌尿道结石、痛经、慢性盆腔痛等等。

对少数非疼痛性疾病也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如:喑哑、慢性咳嗽、哮喘发作、顽固性面瘫、月经不调、顽固性面瘫、习惯性便秘、漏尿等。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