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刘天骥老中医经方辨治湿疹经验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20-04-02 [中医临床]
作者 / 隋克毅 刘天骥 驻马店市中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赵馨

刘天骥是河南省知名中医皮肤病专家,从医50余年,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且善用经方治疗皮肤科疑难病症,笔者将其经方治疗湿疹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对称分布,呈多形性皮肤损害,瘙痒,有浸润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急性湿疹表现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湿疹皮疹呈苔藓样变,易反复发作。中医典籍对湿疹有较多记载,在《诸病源候论》和《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本病有详细论述。典籍记载中本病病名较多,如发于全身的“浸淫疮”和“血风疮”。“浸淫疮”皮疹一般出现流水、渗出的特点,“血风疮”皮疹多表现为丘疹样。另外根据部位不同,湿疹也有不同的病名:发于耳部称“旋耳疮”;发于手部为“涡疮”;发于阴囊称“肾囊风”。

1 病因病机

刘天骥认为本病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之物,使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又外受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搏结肌肤。主要病位在心肺肝脾。

2 证治分型

刘天骥临床中治疗湿疹善用经方,根据临床特点,将湿疹辩证为湿证和燥证,其中湿证又分为湿热和脾虚湿蕴,燥证又分为血虚风燥和脾肾阳虚。

 

2.1 湿热证

方义分析:《伤寒论》中选用泻心汤治热痞,《金匮要略》用泻心汤治吐血、衄血,其主要病机是实火邪热,方中大黄泄热和胃,黄连清心胃之热,《神农本草经》中载黄芩主治火疡,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诸药协同针对湿热实火病机。湿热型湿疹的病机为实火湿热,病机相似,采用泻心汤可获良效。急性湿疹皮损渗水多、皮肤潮红,加用苦味药效果更好。针对下肢湿疹,皮损渗水,皮损红,甚至出现脓疱,也采用泻心汤控制病情。苦味药中病即止,过用则伤胃。湿邪较重者,则可减量续用。湿疹用药须内外合治,刘天骥外用黄连解毒汤加栀子、地肤子、白鲜皮、荆芥各60~100 g,煎煮外洗,皮损渗出明显加收敛药如乌梅、诃子。

2.2 脾虚湿蕴型

方义分析:茵陈五苓散是《金匮要略》治疗黄疸湿重于热的方子,其与此类型湿疹病机相似。《神农本草经》载茵陈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本草思辨录》载茵陈“善解肌表之湿热”。《千金方》用茵陈治通身瘙痒,外洗治疗疥疮。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加地肤子、白鲜皮(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治湿祛风止痒药治标。《神农本草经》载枳壳“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止痒有良效。

 

2.3 血虚风燥证

病程日久,反复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或者皮损粗糙肥厚,剧烈瘙痒夜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处方: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24 g,生姜12 g,党参10 g,地黄30 g,桂枝12 g,阿胶12 g,麦冬20 g,火麻仁10 g,大枣30枚,地骨皮20 g,白鲜皮20 g,枳壳12 g。辨证加减:皮损肥厚者加红花、凌霄花;夜间瘙痒甚者加乌蛇、合欢皮、首乌藤、当归。

方义分析:炙甘草汤原为治疗伤寒心动悸、脉结代基本方,具有益气滋阴、通脉扶阳的功效。《伤寒论》中记载的心动悸、脉结代,张锡纯认为其中结代脉的主要原因是心血亏少,气血虚而脉道涩。《别录》提到炙甘草通经脉,利血气;生地黄通血脉,利气力。湿疹日久湿热伤阴耗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故选用养血润肤、祛风止痒的炙甘草汤。炙甘草补气通脉,地黄(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滋养阴血,大枣补少气,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治疗血虚风燥。黄煌教授认为炙甘草汤是治疗极度虚弱的补益剂,此方应用要点是舌质偏红。由于皮损干燥,采用熏洗法外用治疗,常用苦参、当归、桃仁、红花、丹参、白鲜皮、麻黄,各60~100 g,止痒活血。《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破癥瘕积聚,通窍开肺。因此,在祛风止痒活血化瘀药中加上麻黄效果更佳。

2.4 脾肾阳虚型

方义分析:此类慢性湿疹,多由脾肾阳虚不能温化寒湿,寒湿蕴于肌肤。湿为阴邪,缠绵难愈,故病程长,反复难愈。高体三教授说“湿归于脾,寒始于肾”。脾肾阳虚不能温化内外寒湿,寒湿瘀滞经络、肌表、营分,卫气内虚,无力透邪外出。高老用真武汤、五苓散、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温阳化湿。真武汤为治水名方,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医宗金鉴》载真武汤壮里阳以治水。苓桂术甘汤是治饮名方,用于脾阳不足、水湿内停的痰饮证。《医宗金鉴》言苓桂术甘汤“扶阳以敌阴也”。二方合用针对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病机。方中黄芪为主药,《神农本草经》言黄芪“主大风,癞疾”。白术(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益气健脾,两者共用使腠理致密,风邪难入。加入活血药血水同治,赤芍活血利小便,凌霄花既活血又祛风止痒,《本草纲目》言其能去血中伏火,活血通经、凉血祛风。《医学正传》用凌霄花治血中有热,风热痒疹,单味以酒调服,也可与白蒺藜、生地、蝉衣配伍。《证治准绳》载凌霄花散,用凌霄花配黄连、白矾,雄黄,用姜汁调,治风癣湿癣。《本草纲目》言桂枝通达营卫,解肌,《长沙药解》言桂枝渗湿去寒。白鲜皮是皮肤病常用药,《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中品,治湿疹疥癣,临床可配伍苍术、苦参、黄连。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鲜皮可以抗真菌,解热抗炎,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综上,全方温阳散寒,化气行水,补气固表,针对寒湿病机以治其本,活血祛风止痒以治其标。标本兼治,顽疾可除。外用药同血虚风燥。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西医结合研究》2018年第1期第53-54页。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