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 我要投稿
定压拔罐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性评价指标临床分析
来源: 针灸最前沿 2019-12-06 [科技] [中国中医药]

摘要

 

目的:观察定压拔罐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使用经络罐通仪对 28 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大椎、肝俞、脾俞、命门定压拔罐治疗,每周 2 次,连续 5 周。以疲劳量表(FS-14)为主要指标, 次要指标使用疲劳评定量表(FA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量表,于拔罐前、拔罐 5 次后、拔罐 10 次后进行评分,进行自身前后比较观察,评价定压拔罐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患者 FS-14、FAI、SAS、SDS 及 PSQI 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定压拔罐可显著改善慢性合征患者的疲劳、睡眠质量差、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关键词  

 

定压拔罐;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量表;疲劳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慢性反复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除疲劳外,常伴随睡眠不适、头痛、肌肉酸痛、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运动后疲劳持续超过 24 h 等症状。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CFS 在美国发病率约 0.3% , 北京发病率为 1.9% , 香港发病率约 3% 。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在 2014 年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协会(IACFS)发布的临床手册里,将中药、针灸、拔罐等疗法列为对症治疗的推荐方法。前期文献研究发现,拔罐对 CFS 具有一定疗效,然而众多研究对拔罐穴位、负压等参数不一致, 疗效评价方式不统一,使研究的疗效证据度不高,临床难以推广。 本试验使用经络罐通仪进行额定负压拔罐治疗, 在参考前期文献统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临床 经验,选用大椎、命门、肝俞、脾俞四穴,罐具为内径46 mm 的 3 号罐,每穴使用 0.03 mPa 负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评估拔罐治疗 CFS 的疗效及试验方案的可行性。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 2017 年 4 月 22 日至 6 月 3 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针灸科门诊招募的 CFS 患者28 例,其中男 9 例,女 19 例,年龄(24.0±4.1)岁。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1994 年发布的诊断标准。①持续 6 个月以上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该疲劳是新得的或有明确的发作期限,不是持续用力的结果,休息不能明显缓解,导致在工作、教育、社会或个人活动方面有明显下降)。②以下症状中同时出现 4 项或 4 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6 个月或更长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多关节疼痛而无红肿;其他形式的头痛;不能解乏的睡眠;运动后的疲劳持续超过 24 h。同时满足①和②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疲劳的疾病即可诊断为 CFS。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 CFS 诊断标准;②年龄 18~60 周岁。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过去 4 周内接种过疫苗者;③乙醇和药物滥用者;④有精神性伴随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焦虑、精神错乱、饮食障碍者;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疾病及传染病者;⑥有皮肤病或穴区局部瘢痕等不宜拔罐者;⑦ 釆用其他疗法,以致无法评估疗效者。

1.5 剔除标准

①有严重不良反应,根据医生判断应停止试验者;②治疗期间病情加重,根据医生判断应停止试验者;③在治疗期间未能配合完成治疗,可以中止该试验者;④在试验期间有采用其他机制类似于拔罐疗法或服用药物者需注明,如考虑对结果有影响者剔除出组。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所有满足条件参加研究的 CFS 患者进行额定负压拔罐治疗。器材:经络罐通仪 JLG-3 型(北京海奥斯凯科技有限公司)。依据《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 GB/T12346-2006》选穴:大椎、命门、双侧肝俞、双侧脾俞。吸拔时间每次 10 min;吸拔压力 0.03 mPa。每周 2 次,连续 5 周,10 次为 1 疗程。以上试验操作流程均由针灸临床医师完成。穴位按照国标定位, 穴位点由记号笔标记, 以此为圆心, 将罐扣在皮肤上,开机后调整负压进行吸拔, 吸拔速度以受试者能耐受为度,待罐内达到额定负压 0.03 mPa 后开始计时。

2.2观察指标

①疲劳量表(FS-14):共有 14 个条目,其中有7 个条目代表脑力疲劳,有 7 个条目代表体力疲劳,采用是否回答分别计分,最高为 14 分,分值越高代表疲劳程度越高,用来评估患者的疲劳水平。②疲劳评定量表(FAI):共有 29 个条目,根据程度有 1~7分,分值越高代表疲劳程度越严重,用来辅助 FS-14 评估疲劳状态。 

③焦虑自评量表(SAS):共有 20 个条目,按照症状发生频率分 4 个等级,分值 1~4 分, 标准分 = 量表评分×1.25,分值越高代表焦虑状态越严重,按照我国通行的标准划分规则,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④抑郁自评量表(SDS):共有 20 个条目,按照症状发生频率分 4 个等级,分值 1~4 分,标准分 = 量表评分×1.25,分值越高代表抑郁状态越严重,按照我国通行的标准划分规则,53~62 为轻度抑郁,63~72 为中度抑郁,73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⑤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自评部分对患者睡眠状态进行评估,包括睡眠时长、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是否服用药物等维度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量表填写时间分别是筛选合格入组时、拔罐治疗 5 次时和拔罐试验结束时。

2.3安全性评估

研究中重点注意受试者是否存在禁忌证,在治疗及检查过程中是否有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做相应记录,及时处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 各量表的评分按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 x±s 表示;不同时间点的

量表评分,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取 α=0.05 为检验水准。

3.结果 

3.1 治疗前后 FS-14、FAI、SAS、SDS 评分比较

FS-14 评分从拔罐前(10.63±2.37)分下降到拔罐 5 次后的(7.75±3.35)分,再下降到拔罐 10 次后的(6.38±3.03)分,拔罐 5 次后评分与拔罐前评分比较显著下降,拔罐 10 次后评分与拔罐前评分比较显著下降,拔罐 10 次后评分与拔罐 5 次后评分比较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FAI 评分从拔罐前(139.92±19.23)分下降到拔罐 5 次后的(122.46±23.56)分,再下降到拔罐 10 次后的(118.04±20.27)分,拔罐 5 次后评分与拔罐前评分比较显著下降,拔罐 10 次后评分与拔罐前评分比较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SAS 评分从拔罐前(39.88±7.62)分下降到拔罐5 次后的(35.17±7.03)分,再下降到拔罐 10 次后的

(31.50±6.23)分,拔罐 5 次后评分与拔罐前评分比较显著下降,拔罐 10 次后评分与拔罐前评分比较显著下降,拔罐 10 次后评分与拔罐 5 次后评分比较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SDS 评分从拔罐前(39.75±6.62)分下降到拔罐

5 次后的(38.04±8.61)分,再下降到拔罐 10 次后的

(33.50±6.37)分,拔罐 10 次后评分与拔罐前评分比较显著下降,拔罐 10 次后评分与拔罐 5 次后评分比较显著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 0.05)。

3.2治疗前后 PSQI 评分比较

PSQI 评分从拔罐前(7.17±2.86)分下降到拔罐10 次后的(5.33±2.79)分, 拔罐后与拔罐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3.3 不良事件观察结果

试验期间有 2 名受试者在第 2 次拔罐时自觉大椎穴拔罐前 7.17±2.86椎穴吸拔负压过大,试验人员将负压降 0.02 mPa,直至试验结束。其余受试者在拔罐期间及拔罐治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晕罐等不良事件。

 

 

 

注:与拔罐前评分比较,*P<0.01;与拔罐 5 次后评分比较,#P<0.01,##P<0.05

 

4.讨论 

自 1994 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CFS 诊断标准至今,其伴随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现代研究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缺乏特效药物,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协会发布的临床手册里多为对症服药治疗。此病在中医没有对应的病证, CFS 症状归属于中医虚劳、郁证、百合病等中医疾病范畴,证候分型以气虚、肺虚、肝郁气滞、脾虚、肾虚等居多,《素问·示从容论》云:“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素问·宣明五气》曰:“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中医学认为此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多由日常起居工作过度劳累而致。大椎在《针灸甲乙经》被称为“三阳五会”,是阳气的集中点,可疏通经脉、补气;命门在《针灸甲乙经》里认为是“督脉气之所发”;而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命门与大椎合用共奏补阳益气之功。肝为罢极之本,脾主四肢肌肉,取肝、脾二脏的背俞穴,可达到调理脏腑之气、平衡脏腑阴阳之功。拔罐方式选用经络罐通仪进行额定负压拔罐,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负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经过 10 次背部额定负压拔罐治疗后,CFS 患者的疲劳、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差等症状均有所改善,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中 FS-14、FAI、SAS、SDS 评分在拔罐 5 次时开始下降,说明拔罐发挥疗效较快;拔罐 10 次后的评分相对拔罐 5 次后评分有所下降,说明拔罐的疗效有累积效应;后 5 次拔罐各项评分的变化量小于前 5 次拔罐评分的变化量,说明其疗效在前 5 次对症状的改变更明显。经过 1 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状态得到了改善,SAS 和 SDS 评分明显下降。蒋新军等[11]使用拔罐调整女性经期及情绪,发现拔罐后抑郁症状减轻,所以拔罐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改善可能有潜在作用。然而在治疗前 CFS 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只有轻微的病理状态,且情绪受生活众多因素干扰, 故本研究结果仍需临床验证。本试验选取大椎、命门、肝俞、脾俞 4 穴,选穴精简。在干预方式上选用单一的拔罐法,而且吸拔方式选用经络罐通仪,每个穴位额定负压值,使得研究过程可重复性强,避免人为因素对试验的一致性产生影响。以量表为评价工具,在 1 个疗程后发现 CFS 患者疲劳、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差等症状均有所改善,说明额定负压拔罐对 CFS 有临床意义, 值得进一步研究。然而本研究为单一组别自身前后对照,未设计对照组及安慰组, 无法排除疾病自然病程、气候改变对症状和安慰效应的影响;且样本量少,故得出的结论证据力度不充分, 虽初步得出此干预方式在治疗此病时有临床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文章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 2019. 38(10): 第943-946页.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