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中西医不是对手,而是战友!”人民日报刊文三评中医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9-12-04 [其它] [国际论坛]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加快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民日报》推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评论,今天刊发第三篇。

 

  “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模式,为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指明方向。

 

  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二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治疗某种疾病,因人而宜,一种医疗手段也好,两种医疗手段也好,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化为原则。无论中医西医,都不能包治百病。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

 

  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协调发展。中医与西医相互借鉴,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当前,中医无论是执业医生数量,还是医疗机构数量,都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医疗服务的天平在向西医倾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西医的差距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应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力度,重点落实对中医事业的投入政策,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构建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西医“齐步走”。

 

  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改变“中医西管”的局面。中医药法规定:“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然而,一些地方中医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层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一些部门简单套用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中医机构发展缓慢……凡此种种,皆因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特别是中医药管理机构管理职能薄弱。实现中西医并重,需要制定体现中医药自身特点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实现分类管理、分业运营。同时,加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改革强调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系统性、集成式改革,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以一域服务全局,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

 

  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关键是坚定文化自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让中医药这块古老的瑰宝重焕光彩。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