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国医大师任继学论治自汗
来源:任继学经验集 2019-12-03 [其它] [名医论坛]
自汗病是临床易见之患,而且质疗收效缓慢。究其原因,多数医家多从阳虚、气虚论治,故收效较缓。然从临床实际观察,不难发现本病既有阳虚之理,又有阴虚之机,也有气虚之变,更有血虚之损。余今概述之,以商之于方家。

病因病机

盖人体虚损而自汗之原委,皆由于营卫二气失和所致。汗出之本,乃是脏腑。

汗之渊源,是以精、血、水、津、液五者为原,经命门元阳之火温化,相火激发,肾之施泄于三焦,经三焦火府蒸腾作用,血液中水津,水精中的浆液,气中之水液,分化津液之精营之液,浊阴之气液,经肝之疏泄,脾胃升降之力和输布之功,由气液之道,进入上焦如雾,布入中焦如沤,流注下焦如渎,各有所归化。

关于自汗、盗汗、额汗、手足汗、半身汗出等,皆是病理之汗,而人体之所以发生自汗之疾,必因邪之所生。病理之汗的病因病机有外在六淫邪毒或时疫之毒乘虚侵袭,情志失调所致,饮食不节以及阳明胃热等。

总之,自汗病机核心是既有阳虚,气不固津护液者,亦有阴虚火扰津液,不得安内者,更有湿热蒸发,造成腠理失密,玄府功能弛缓,津液外溢而自汗者。

证  治

阳虚证

证候:全身乏力,畏寒肢冷,不时汗出,动则汗多,额上、脊背尤显,汗出背寒恶风,大便多溏,小便清白,舌淡红,苔薄白,脉多沉迟。

治法:温阳和中,调和营卫。

方剂:温阳固津汤(笔者方)治之。

药用:桂枝、白芍、炙甘草、白术、附子(炮)、黄芪(生)、浮小麦、牡蛎、山萸肉、姜、枣,水煎服。

症见左半身汗出,或冷或热,脉见沉虚尺弱者,是阴中阳衰之候,药用熟地、茯苓、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黄芪(生)、当归、炙龟板、浮小麦、生牡蛎,水煎服。

阴虚证

证候:头中热感,口舌干,不时汗出,手足心热,心烦少寐,颜面额部红,舌尖红赤,两侧淡红,苔少,脉多沉数之象。

治法:滋阴潜阳,益营敛汗。

方剂:育阴敛汗饮(笔者方)治之。

药用:酒生地、盐知母、黄精、浮小麦、龟板胶、白薇、麦冬、生牡蛎、山萸肉、砂仁、胡黄连,水煎服。

症见右半身汗出,或热或冷,脉沉虚而缓,此为阳中之阴弱之候,药用炮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当归、桑叶、玉竹、枸杞子、浮小麦、生牡蛎、葱子,水煎服。

肝郁气结证

证候:两胁不舒,善太息,易怒,汗时出,脘腹胀,口苦,尿赤,颜面淡青暗红,舌红赤,苔白中薄黄,脉多见沉弦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和营敛汗。

方剂:鳖血拌柴胡、酒白芍、醋青皮、浮小麦、生牡蛎、女贞子、远志、莲子心、黄连

阳明虚热证

证候:饮食入胃,遂觉身热汗出,口干喜饮,善饥欲食,颜面两颧及口唇红,便干,溺黄,舌淡红,苔薄黄,脉多沉数而虚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和胃固津。

方剂:沙参、麦冬、石斛、白薇、玉竹、知母、生牡蛎、浮小麦、乌梅、生石膏,水煎服。

加减:症见饮酒汗出,脉疾数者,加枳椇子、旧蒲扇(烧灰)、砂仁,减去生石膏。

上述之证要认清,病机要审明,用药能收功。关于外感所致,夏日暑病,湿热内蒸之疾不在此列。

临床用药小议

治疗自汗不要忘记外治法。外治可用郁金、何首乌,共为细面,用患者唾液调和,填入肚脐内,用纱布封固,再贴敷乳根穴,收效好。

临床常用止汗药中,麻黄根用治肺虚外卫不固之汗;紫石英、远志、龙骨、酸枣仁、人参、莲子心,用治汗出于心;青龙齿、当归、枸杞子、山萸肉、白芍,用治汗出于肝;龙眼肉、白术、荷叶梗、鸡内金、乌梅,用治汗出于脾;生山药、山萸肉、熟地、鹿角胶、龟板胶、羊脊髓,用治汗出于肾。

久治不痊者,用生牡蛎(君)、五味子(臣)、麻黄(佐)治疗,常收效。

在辨证用药时,可据症状而加入葳蕤、知母、生地榆、黑豆、诃子肉等,亦可增效。

本文摘编自任继学《任继学经验集》,特表致谢!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