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刮痧必须出痧”?这项研究让刮痧走向规范化
来源:健康报 2018-08-07 [医疗] [医疗资讯]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刮痧研究团队的《刮痧循经理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制订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研究依托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项目、人社部国家职业标准研究等10个课题开展,历时26年。

传统刮痧疗法多为民间、散在的经验,缺乏系统理论和操作规范,缺乏现代研究和临床证实,这直接影响了刮痧的疗效和应用。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技术创新点:

 

(1)理论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循经刮痧”理论,厘清并规范刮痧相关的名词术语,校勘整理古代刮痧专著22部,梳理痧、痧证的发展脉络,阐释“痧”“刮痧”及“吊脚痧”“绞肠痧”等72种痧证术语内涵;规范“角刮法”“挑痧法”等29种刮痧手法,出版150万字的《刮痧文献整理与刮痧现代研究》。循经刮痧疗法体现了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填补中医刮痧古籍整理和刮痧理论研究的空白。

 

(2)标准创新:首次创建多层次刮痧技术标准体系,先后颁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刮痧》国家标准、《保健刮痧师》《中医刮痧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保健刮痧》行业标准和ISO/TC249“刮痧器具”国际标准等5项标准。刮痧入选国家职业大典,成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为大众创业提供了两个职业的就业准入标准,实现刮痧技术标准的相互关联和创造性转化。

 

(3)机制创新:首次开展刮痧程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观察刮痧后表皮、毛囊、血管组织形态变化规律,为刮痧的安全性和临床刮痧间隔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开展“痧”的生物学变化的定性、定量研究,初步揭示“痧”的物质基础和外周效应规律。比较出痧与不出痧、穴位与循经刮痧的疗效差异,明确刮拭部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证实“循经刮痧”的科学性。

 

(4)转化创新:刮痧入选中医药适宜技术,列入人社部保健职业技能,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连续10余年入选国家继教项目、标准化推广项目,并在全国建立47家临床基地;编著国家培训教材和宣贯教材20余部,在中央和地方30余家电视台和广播电视台进行刮痧科普讲座,基本实现了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全覆盖,造就了一大批刮痧技能人才;申报国家专利和医疗器械注册证等,使刮痧进一步转化应用,促进刮痧医教研产全面创新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研究者说

“小技术”可以有大作为

 

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183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英文电影《刮痧》在全球播放,引起国际社会对刮痧疗法的关注。刮痧疗法作为针灸的四大技术之一,具有使用器械简单、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随身携带一个小小的刮痧板,就可缓解头痛脑热和骨关节疼痛,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

 

“中医药学术的继承、创新始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能很好地继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杨金生教授介绍,刮痧技术从古到今一直在民间流传,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为了厘清刮痧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历程,总结历代医家临床应用经验,项目组检索查阅《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刮痧古代文献专著61种,考证校勘22部古代刮痧专著,查阅279种综合古医籍中散在的刮痧记载,总结72种痧证,并从影响痧证认识的相关因素和形成痧证理论的实践基础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循经刮痧”的学术观点,体现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对刮痧疗法的指导作用。

 

有标准才能规范操作

 

中医技术如果玄化了操作规范,扩大了治疗范围,夸大了治疗效果,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推广应用。杨金生教授介绍,随着民众保健意识的增强,刮痧、拔罐、艾灸、按摩等非药物疗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民间出现了“无痛刮痧”“刮痧必须出痧”“百病皆痧”等主张,时而发生因刮痧而导致的不适或病情加重的情况。因此,对刮痧的术语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基本方法、特殊手法、适宜范围、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刮痧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其推广应用必须有标准,从刮痧力度、速度、方向、补泻手法等都有讲究。而不是通常误认为的只要出痧即有疗效,出痧越多,效果越好。” 课题组王莹莹博士介绍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指导下,全国建立47家刮痧临床协作推广基地,进行刮痧操作规范的普适性和有效性验证。通过刮痧治疗腰痛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证明刮痧循经部位、出痧程度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高血压的临床观察,证明刮痧具有即刻降压疗效和累积、持续降压趋势;通过对湿热型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刮痧与针刺的疗效相当。她介绍,根据文献统计,目前刮痧单独治疗的病症有38种,与其他疗法配合治疗的病症有34种,刮痧疗法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成果重在转化和推广

 

刮痧疗法列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标准化推广项目,得到了原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普遍推广,基本上在中医药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同时,项目组规范刮痧保健服务,创造性地将中医刮痧技能转化为职业劳动工种,自2002年“保健刮痧师”和2009年“中医刮痧师”列入人社部国家职业标准以来,人社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保健刮痧师”“中医刮痧师”10万余人,促进大众创业与就业。

 

杨金生教授说:“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状况很不理想,总体转化率偏低,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获得鉴定或发表论文后就束之高阁,既没有得到行业的共识认同,也没有被推广利用而产生真正的效益。”他强调,刮痧技术标准的研究以解决临床操作的循经、出痧、间隔等关键问题为出发点,规范刮痧相关名词术语的科学内涵,规范刮痧临床操作的基本流程,规范刮痧的基本手法等。刮痧职业标准的研究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刮痧特色为优势,对刮痧保健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做明确规定;对刮痧器具的研究,申报刮痧板和砭贴等国家专利和医疗器械批件,使刮痧在医疗机构和家庭保健中得以推广。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