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临证经验分享:调理脾胃法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9-11-14 [其它] [名医论坛]

张琪,河北乐亭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2009年被评为中国首届“国医大师”;2017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历任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内科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技术顾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常委、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顾问、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曾当选第五、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八届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委员。

张琪教授95岁高龄仍坚持出诊,从医75年来医治患者数以万计;他注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为龙江大地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张老用实际行动默默坚守着最初的信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己任。

张琪教授博采众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精于辨病辨证相结合,施法灵活,善于古方新用、化裁古方、创制新方,研创出多种新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张老从不吝于赐教,多年来编撰多本临床医案集、将自己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介绍给广大医务工作者。现将张老调理脾胃治疗肾病的经方验方分享如下:

 

 

 

1

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之关格不通。仲景之半夏泻心汤治疗脾湿不升清阳,胃热不降浊阴,湿热交阻,清浊混淆,而出现的痞满胀诸证。余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之小便不通,呕吐不止,脘闷纳呆,少寐烦热、舌苔垢腻或舌紫有瘀斑等症。此乃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呕吐,恰如酸中毒症状。此类患者从调节中焦气机升降入手,治以和胃降浊,清热化湿。与半夏泻心汤中增入草果仁、藿香、砂仁、紫苏、白豆蔻、陈皮、枳实等。以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顺其升降,而所加之草果仁、砂仁、藿香、白豆蔻等辛香开散,驱除湿邪,与苦寒之品相互调济,既不致苦寒伤胃,又无辛燥耗阴之弊。姜夏辛温以散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脾胃之虚,以助升降之职恢复。诸药合用,共奏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临证应用常随手奏效。

 

2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之蛋白尿。临证可见蛋白尿长时间不消退,体重倦怠,面部及下肢轻度浮肿,食少纳呆腹胀,尿少便溏等症。因清气不升,精微不能归藏,下泄而为尿蛋白;清阳不升、水湿泛溢,故为水肿。此乃脾虚下陷,湿邪留连之候。常用升阳益胃汤化裁,该方党参、黄芪、甘草益胃气,陈皮平胃气,半夏、白术燥湿,茯苓、泽泻渗湿而降浊阴;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风药并能盛湿,少佐黄连以退阴火,疗湿热;白芍酸收敛阴以和营,并能防止羌活,柴胡辛散太过;全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正气足,阳气生,具有补气健脾胃,升阳除湿之效。益脾胃升清降浊之特点,通过调整脾胃使得胃纳脾运功能恢复。

 

3

归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肾功衰竭以贫血表现为主者。临证见胃脘胀满疼痛,消化不良,大便溏,食少纳呆,四肢乏力,短气倦怠,舌润口和,或舌淡苔白润,脉象沉弱等。方用归芍六君子汤,人参15g,白术20g,茯苓15g,甘草10g,法夏15g,陈皮10g,白芍15g,当归15g,随证加减,补中益气,健脾以和胃,使正气来复,胃能纳食,从而提高疗效,促进康复。并适当佐以陈皮、木香等理气药,使补而不滞。六君子汤气味较中和,但略偏于燥,且重于健脾益气,加当归、白芍一则可以调剂六君子汤之偏燥,二则辅助六君子汤益气生血之力以补血,使补血补气并重,脾胃得以调动,进食增加,营血化源得复,体现了“欲求阴阳和者,必求之于中气”之意。

 

4

中满分消丸治疗肾病高度水肿者。临证见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乃至肾功能不全患者腹胀满、恶心呕吐、不能食、浮肿、小便少、手足心热、大便不调、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等症,甚至高度浮肿、大量腹水,用速尿而效不显者,凡辨证符合脾湿胃热者,方用中满分消丸主之。中满分消丸既有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又有干姜、厚朴、砂仁之辛开,此亦辛开苦降合用之方。且方用参、术、苓、草、泽泻等健脾利湿;半夏、陈皮和胃化湿;即祛邪与扶正兼顾、辛开苦降并施,药味虽多,配伍精当。用此方得法,屡用屡效。

 

5

加味甘露饮治疗慢性肾衰竭之脾胃阴虚,湿浊内蕴证。依据甘露饮的“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湿热相搏”的病机,慢性肾衰竭胃内湿热,影响其降浊受纳之功,胃气上逆,症见恶心,呕吐,纳差,舌红少苔或苔黄而厚腻。此虽标证,但急当治其标。选用甘露饮以清胃热,养胃阴,化湿浊。方中生地、麦冬、石斛滋养脾胃之阴,清虚热;黄芩、茵陈苦寒清热祛湿,以清热存阴;杷叶降逆气,枳壳行气和胃,共奏养胃阴,降逆气,清上蒸之湿热之效;黄连,以增黄芩、茵陈苦寒清热祛湿;竹茹、半夏、芦根降逆止呕;萆果仁、砂仁化浊;大黄攻下泻毒导滞。

 

6

将息调护,力保胃气。治病虽有赖药石,然成败在于细节,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应根据患者体质及所用方药特点,对服用方法有所叮嘱。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黏滑、油腻、辛辣、酒酪等物,旨在顾护胃气,防止食伤脾胃。年迈久病体弱者,脾胃虚羸,纳运不及,不宜速服大剂药物,免伤胃气,此时不求速效,但求缓功,可酌量分服,使脾胃徐徐受药,惟求利于受纳、输布。又如因胃喜温润,故除特殊情况需冷服药物外,一般均应温服,以保胃气。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常用大黄,效佳而有伤正之虞。除在用药配伍上有所注意外,还嘱患者“得快利后,当以糜粥自养”,以保护胃气。如若应用苦燥伤津之药后,常嘱患者多饮温水或小麦汁以和中培土、养胃生津。而对于病后体虚者,虽“虚则补之”,然病后初愈,脾胃尚虚不受补,因此多以食疗调摄,即便应用补剂,也投以轻补轻调、性能平和、健脾开胃的补虚之品,以求扶正与顾护脾胃双管齐下。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