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国际论坛 我要投稿
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思维是临床疗效之基
来源: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2018-08-19 [其它] [国际论坛]
中医学博大精深,以生命为研究对象,融天文地理(物候气象)、伦理道德、社会心理等学科为一体,用辩证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疾病,其“整体恒动”“辨证论治”等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是迄今为止任何医学所不能替代的。什么是“整体恒动”“辨证论治”呢?

一、整体观的思维模式

 

中医认为,局部病变是由整体失调引起的。所以在治病时,不仅注重局部症状,更关注局部与人体内、外因素的联系,即因人(不同的人)、因时(不同季节)、因地(不同地域)诊疗的个体化医疗理念。如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这些患者都有类似的不适症,如易疲乏、头脑不清爽、注意力不集中、头面疼痛、眼睛疲劳、视物模糊、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耳鸣健忘、腰背痠楚、头发脱落及须发早白等临床症状,但到医院进行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以致难以确诊,无法用药。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以五脏为中心、由各组织器官的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机体内环境的失衡,同样可造成各种不适症状表现。尤其是现代城市中的白领人群,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出现以慢性疲劳为主的“亚健康”状态更为普遍。在临证中,我们在中医整体观、平衡观、形神一体等思想指导下研制的参葛胶囊,通过调整人体各脏腑间的协调平衡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使气机调畅,气血得补,荣养筋脉,改善睡眠,从而达到缓解疲劳、强身祛病的目的。

 

二、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

 

在认识和治疗疾病过程中,首先要辨证,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充分收集与疾病相关的资料,经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性、病位及发展的趋势等,然后给予论治,就是在上述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治则、治法,以进行处方用药。

例如,头痛又见胃肠不适的疾病,在治疗中如何看待这两组看似不相关的症候?近期的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总470期142页)健康版中,有一则标题为“头痛医胃”的短文说:“在全世界,治疗头痛和肠胃不适(如恶心、胃酸返流、腹泻和便秘)的药都是药品市场上长盛不衰的销售明星。不过,挪威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新的调查,经对43732名参与北特伦德拉格健康调查的挪威人进行问卷访问后,发现在经常出现胃肠不适的人群中,头痛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目前阶段,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醒医生,给病人开具药物时,考虑其整体不适,尽量避免给头痛患者,使用胃肠道副作用大的药物。而在未来,对胃肠不适与头痛之间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可能帮助找出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提出:将这两种病综合看待处理,也许是最理想的解决之道。”

以中医的思维方式来看,头与脾胃是密切相关的。在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素问·腹中论》已有:“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Zaozi3胀而头痛也”的记载了。那么胃与头是怎样联系的呢?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足阳明胃经经脉,起于鼻翼两侧,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上行耳前,经上关穴寻发际到达前额……。所以胃经的一些病变,可以出现头痛的症状。

随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到了隋、唐时期,对头痛与胃肠病合并的诊断、治疗原则及处方用药都有了确切的描述。现在用这一诊疗方法,不仅能治头痛,对西医确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同样有效,这叫异病同治。

当然,中医思维还有很多具体内涵,这里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多谈了。有些人认为,中医落后不求进步,不愿意汲取现代的新技术等。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中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都善于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点为我所用,关键是穿西装,思维方式是不是也要西化?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中医药学,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它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是世界医学所独有的,她是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存为最高境界的生命科学。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