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百问
针灸针
来源:世界针联 2019-10-13 [医疗] [中医百问]
中医针刺疗法所使用各种针具的总称。

  九针 古代使用的9种不同形制和用途的金属医针(图1、图2),首载于《灵枢》中。分别为:①镵针,长1.6寸,针头大而针尖锐利,形似箭头,用于浅刺泄热。②圆针,长1.6寸,针身粗大,针尖呈卵圆形,用于按摩皮肉。③ 鍉针,长3.5寸,针身粗大而尖圆如黍粟,用于按脉候气,治疗脉气虚少者。④锋针,长1.6寸,针身为三棱形,针锋三面有口,十分锐利,用于刺络放血。⑤铍针,长4寸,宽2.5分,两面有刃,形如剑锋,用于排脓放血,治疗痈肿。⑥圆利针,长1.6寸,圆而且锐,针身中部微粗,用于治疗急性痹证。⑦毫针,长1.6或3.6寸,针身细软如毛发,针尖如蚊虻的口器一样尖锐,用于治寒热痛痹在经络者,能扶正祛邪。应用最广。⑧长针,长7寸,针身较大,针锋锐利,用于病变较深在的痹证,今称芒针。⑨大针,长4寸,针身粗,针锋微圆,用于关节水肿。今有古代九针的复制品。

15461522473681DB10E5C327813F86EA74EE14B5CDD68.jpg

图1 九针图

 

154615224738827AA959CD65015B5453641C8AA009D96.jpg

图2 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金针

  现代医针 根据形制和用途的不同,分为毫针、三棱针(见刺络疗法)、皮肤针(见皮肤针疗法)、皮内针、 鍉针、火针、圆利针等。毫针、 鍉针、圆利针属古代九针,但形制和用途有较大变化。三棱针由锋针发展而来。古代长针即今之芒针,实际上是针体长5寸以上的毫针;铍针、大针已成为外科用具而有所改革;圆针则为现代按摩器具的前身。

  毫针 现代最常用的医针。其结构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和针尾5部分,其他针具也分为这样几个部分。根据针柄形状的不同,可分为花柄针(盘龙针)、环柄针、平柄针(平头针,无针尾部)、管柄针(管形针柄)等。针尖呈松针形或麦芒形(以前者为主)。针体主要用不锈钢制成。针身挺直且有良好韧性,无伤痕、曲痕或麻点,光洁度和硬度有一定标准。针尖圆整不偏,针柄牢固而不松动。毫针规格以针身直径和长度为准。

  皮内针 用于浅刺埋针的小型针具,因针仅刺入皮内,故名。按其形状可为颗粒式、环式、揿钉式3种:①颗粒式,形似毫针,长7或9毫米,针尾为金属颗粒,常用直径为0.22毫米或0.26毫米的金、银或不锈钢丝制成。②环式,针尾呈环状,长7或9毫米,常用直径0.26毫米的不锈钢丝制成。③揿钉式,又称揿针,形似揿钉,长2或3毫米,用直径为0.26毫米的不锈钢丝制成。皮内针疗法是将皮内针置留于皮内给予长时间刺激以治病的方法,常用于耳穴。见耳针疗法。

   鍉针 又称推针。针头圆钝,针身长75或90毫米,常用合金或不锈钢制成。在鍉针上通以电流的称为电鍉针,通以声电波的称声电鍉针,通电并加热的称为热电鍉针。鍉针疗法是用鍉针按压经络腧穴以治病的方法。应用时可给予不同程度的按压而并不刺入皮内,但局部甚至远端有针刺感应。可用于各种疼痛和脾胃病。

  火针 又称燔针、焠针或烧针。形似毫针,但针身较粗,常用直径0.61、0.71、0.81、0.91毫米的不锈钢丝制成,针身长75或100毫米,针尖锋利,针柄可用隔热材料(木、竹等)制成。火针疗法是用此针具加热或烧红后刺入皮肤以治病的方法。取穴以病变局部或邻近腧穴为主。用于痹证、瘰疬、痈疽、顽癣、麻木、胃痛等。

  圆利针 针体圆滑,针尖锋利,形似毫针,但针身短、粗、硬,常用直径0.56或0.71、0.91毫米的不锈钢丝制成。针身长度有13、25、40、50、75毫米等几种。通常用手腕的反弹动作点刺出血,以治疗中暑、高热昏迷、惊风、癫痫、痹证为宜,也可代替三棱针用于排脓。取穴以井穴为多。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